推进粮食产销融合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调控处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主动适应粮食市场新形势下,全省粮食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引导和支持粮食企业通过订单粮食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和种粮农民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建设优质粮源基地,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和企业提质增效”,这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要推动粮食精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以及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提高粮食生产效益、增加农民种粮收入,实现农民生产粮食和增加收入齐头并进的重要指示精神。
一、推进粮食产销融合发展的意义
大力推进粮食产销融合发展,既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粮食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适销对路的优质粮食品种,促进农业和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发展市场需求的优质粮食生产,实行优质优价,增加种粮农民收入,又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使粮食企业能够直接组织和参与粮食生产,建立自己的粮食收储基地,为粮食加工销售提供稳定的优质粮源,为粮食生产主体找到稳定的市场销路,对实现粮食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促进粮食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让农民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推进粮食产销融合,对于实现粮食生产的集约化、市场化、信息化、产业化,对于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产业竞争力,增强农业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粮食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粮食产销融合的基本方式是大力发展订单粮食
实施粮食产销融合,应以新型粮食生产经营者和龙头加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带动农民增收和企业增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粮食产销融合的方式形式多样,优质粮食订单种植是粮食加工企业和种粮农户之间最直接最有效的融合方式。粮食企业发展优质粮食订单种植,不仅可以增加绿色、健康、营养的粮油产品供给,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而且龙头加工企业可以发挥设施、技术和销售渠道等优势,与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形成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企业组织农户和农民合作社种植优质粮食,实现优质优价,既满足加工需求,也增加种粮农民收入。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粮食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种粮大户”模式,开展优质粮食订单种植面积达240万亩左右,带动农民增收近亿元。2018年,省粮食局计划在去年基础上再发展订单粮食300万亩,其中优质小麦订单200万亩,优质杂粮和富硒粮油订单100万亩。品种区域分布以关中地区优质小麦、陕北地区杂粮、陕南地区富硒等有机大米为主,优质粮食品种以农业部门认定的优质品种为准。为确保实现这一目标任务,省粮食局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继续支持粮食企业开展优质粮食订单种植,并积极与农业部门对接,对各市(区)优质粮食种植情况进行摸底,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市县和粮食企业。
三、发展优质粮食订单种植政策支持
2017年,根据《陕西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省粮食局联合省农业厅出台《关于推进粮食产销融合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产增收的实施意见》。粮食产销融合实施意见中明确:对通过订单粮食或土地流转、托管等方式建立粮食生产收储基地、发展现代农业的粮食企业给予适当奖励;对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建设优质粮食订单基地,给予重点支持。同时,省粮食局在制订《陕西省“优质粮食工程”实施方案》中,把优质粮食“订单种植”作为“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的一部分,给予奖补支持。为确保优质粮食订单种植落到实处,实施好“中国好粮油”行动,省粮食局制订了《陕西省优质粮食订单种植实施方案》《陕西省优质粮食订单种植奖补办法》。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我省粮食企业将会通过优质粮食订单种植,实行优质优价收购,引导推动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绿色优质粮食产品供给能力,打造出更多的优质粮油产品,逐步实现粮食供给从解决“吃得饱”到满足“吃得好”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