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加快我省粮食产业集群发展,推进粮食产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陕西省粮食行业发展“十三五”总体规划》等,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全省粮油加工业快速发展,较“十一五”末增长31.9%,其中2015年实现总产值364亿元,年末加工总产能1584万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形成了一批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驰名品牌。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迅速,主食产业化有效推进。新型产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实施“走出去”战略和“互联网+”行动初显成效,开放型粮食产业新格局正在形成。但是,随着我省粮油加工业整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不平衡、不合理、不可持续的结构性矛盾愈加凸显,主要表现在:粮油加工与粮食生产、收储、物流等环节衔接不紧密,全产业链、规模化、集群化经营格局尚未形成,加工业对产业经济的带动作用未充分发挥;产品供给、研发与市场需求不匹配,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和营养健康、绿色优质、方便安全的产品供给不足;产业集中度低,缺少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行业利润率偏低,自我发展和创新动力不足,亟待挖掘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点和增长极。
近年来,随着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建立健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粮食流通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为我省“十三五”期间加快粮食产业发展提供了充分条件、可靠保障和坚实基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的实施,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和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加快,为粮食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空间、新需求、新潜力;“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为粮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动力、新路径、新支撑。
“十三五”时期,全省粮食产业必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准确把握发展战略机遇,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着力在创新发展、增强动力、优化结构上取得突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推进粮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粮食全产业链发展为路径,着力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粮食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的协调发展,全面实施粮食健康产业,加快粮食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重塑产业链条,拓展新型业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迈向中高端水平,提升粮食产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全国行业排位,为陕西实现追赶超越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绿色生态、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的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集群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创新驱动能力显著增强,粮油供给效率稳步增长,努力打造全国粮食健康产业和粮食互联网经济大省。
——产业规模较快增长。全省粮食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培育一批主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粮食互联网巨头,力争主食产业化龙头企业覆盖所有市和县区。
——集群化发展初显成效。按照“一市一园区”的发展思路,粮食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力争打造国家级粮食产业园区。
——品牌化发展逐步推进。积极培育一批优质健康粮油产品知名品牌。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把“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农民增收、让居民放心。积极推进粮食产业融合,让种粮农民分享粮食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民增收新模式。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提升和保障产品质量,生产品种多样、质量安全、营养健康的食品,让城乡居民食得安、吃得好、吃得健康。
2、坚持市场导向。发展粮食产业,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领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努力构建绿色生态粮食产业体系。紧跟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大趋势,大力发展精深加工、综合利用,研发专用型、功能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增加绿色营养、方便健康、安全放心和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供应,全面提高粮食供给效率,抢占粮食食品消费中高端市场。
3、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发展作为核心任务,加快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发展模式创新、投融资机制创新等多领域创新,全面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粮食产业。通过创新,抢占科技的制高点、突破发展的关键点、培育经济的增长点、打造未来的新支点,打破粮食产业“珍珑”格局,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4、坚持统筹协调。统筹兼顾保供给与促发展、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速度与效益的关系。突出重点,加快推进粮食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区域结构调整,加强粮食收购、储存、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紧密衔接,有效延伸产业链。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作用,统筹初加工与精深加工、比较优势与错位发展,促进粮食产业协调健康发展